1.在考核考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侧重考核实务操作和职业判断能力。试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以实务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反映在试题当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务操作的基本原则。
2.全面考核、重点突出,与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联系紧密,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成为一名执业注册会计师的基本技术知识。各科试题基本覆盖了考试大纲所确定的考试范围,重点也较突出。
3.体现及时更新知识的要求。各科目的试题中考察考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试题占的比重较大。如会计试题中有关《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制度》的试题等达到了45分。
4.鉴于实务中的专业交叉性,试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在各科目试题中跨章节、甚至于跨科目的综合性题目都较以前年度有所增加。如《审计》科目试题的两道综合题,不但测试考生对审计重要性的理解、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审计结论的确定和审计报告的编写,而且还较多地涉及到企业会计制度的应用,要求考生既具有较为扎实的会计、审计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2001年考试成绩及考生情况
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各科合格率分别为:会计为5.47%(上年为9.47%);审计合格率13.6%(上年为20.14%);财务成本管理合格率为9.27%(上年为17.66%);经济法合格率7.96%(上年为19.32%);税法合格率6.81%(上年为11.86%)。一次性全科合格共41人,占全科报考人数的0.36%(上年为181人,合格率为1.65%)。与上年相比,各科目的合格率均有下降,有的科目绝对人数也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2001年,大专学历的报名人数较以前年度增长较大,因其知识结构尚不完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限。同时,35岁以上的人数也增长较多,这部分考生年龄较大,记忆力下降,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另外,考生报考注册会计师的目的也在发生变化,部分考生并非为了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只是为了积累自身的知识资本。因此,考生总体对注册会计师考试认识与准备不足。
2.2001年度实务操作方面的试题无论在数量和质量都较以往有很大变化,考生若无实务经验很难解答。部分试题的要求综合性也更高,灵活性更强,考点相对较多,提高了对考生综合分析和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使部分考生不能适应。
3.许多考生对新颁布或调整的《企业会计制度》、相关会计准则、经济法规未完全掌握。
4.2000年开始,实行了 “考教分离”,全国考办不再举办各种形式的全国师资培训班,考前准备与辅导工作由考生自主选择。许多辅导班师资力量差,有的甚至盲目猜题、押题,误导考生。
5.在2001年试卷评阅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未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如未审清题意就盲目答题,或在答题时不注意掌握时间,个别题目耗时过长,以至能解答的题没有时间做;或答题不得要领,浪费精力与时间。
三、200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分科分析
(一)《会计》科目
本科目客观题共29题,计40分(比上年减少6题,减少5分);主观题5题,计60分(比上年减少1题,增加5分)。本科目的试题特点:
1.考试内容涵盖了考试大纲及会计辅导用书的所有重要内容。但试题的重点在第四、七、八、十、十四、十六、二十等章节中有关投资、会计报表编制、或有事项、债务重组、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所得税会计以及合并会计报表等内容。
2.取消了判断题型,增加了主观试题的比重和分值,提高了对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试题具有更强的实务性。
3.结合新知识、新内容,测试考生的知识更新情况。试题紧密结合了《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新颁布和修订的具体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4.重视对考生的会计知识的理解程度、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重视职业判断能力的测试,以适应其将来执业的需要。以会计实务案例改编的试题在整套试题中占较大比重,直观的试题相对较少,体现了“侧重实务操作”的考试原则。
考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分析
1.单项选择题第14题。本题主要考核分部报表的披露问题。要求考生从备选项中选出不需要在企业分部报表中披露的事项,实际上是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应当在分部报表中披露的事项。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当披露的分部会计信息包括:分部营业收入、分部营业成本、分部期间费用、分部营业利润、分部资产、分部负债。其中,分部间营业收入和分部间营业成本需要单独披露。本题中给出一个分部间营业利润的备选项,而分部间的营业利润对于分部会计报表没有意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为C。但很多考生明确知道分部间营业收入和分部间营业成本是分部会计报表中必须披露的内容,对于分部间营业利润则很模糊,认为备选项D(资产总额)是不需要在分部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事项。本题的平均正确率仅为11.99%,是会计试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表明考生对分部会计报表没有完全掌握。
2.单项选择题第16题。本题主要考核债券投资溢价的计算问题。解答本题需掌握:第一,债券投资的溢价是由于债券投资额超过债券面值、相关费用及应收利息形成的。第二,对于债券投资发生的相关费用有将其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和记入债券投资成本的两种确认方式,而区分的依据是相关费用额是否达到了企业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否则确认为当期费用。但无论相关费用如何入账,均不会影响公司债券投资溢价的计算。根据题意可知,该公司购入债券发生的相关税费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因此可计算出该债券投资的溢价为30万元(1105-50-20-5-1000),A项为正确选项。但有相当多的考生选择B项。原因是考生对于公司发生的相关税费用未达到重要性水平这一条件对债券投资溢价的影响不清楚,以至于认为记入当期损益的相关费用对计算溢价没有影响。另有考生因不理解未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而选择了C项。本题的正确率仅为33.02%。
3.多项选择题第2题。本题主要考核收入确认的时限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确认: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二是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三是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四是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对提供劳务的收入应当在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地估计并符合以下条件时予以确认:一是劳务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二是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三是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按照以上两个标准,可以确定本题的所有备选项均符合收入确定的条件。但因考生未掌握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对于题目中C选项的情况认为不应该确认收入。本题的答题正确率仅为18.78%。
4.多项选择题第3题。本题主要考核企业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问题。按照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管理费用就是要核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而本题给出的备选项中除D项外,其他均属于管理费用的核算内容。而D项的广告费用则属于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应当作为营业费用核算。则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C和E项。本题的答题正确率仅为16.90%。
5.多项选择题第7题。本题主要考核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区分问题。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以下内容:一是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相应地,会计政策变更是指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二是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以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相应地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会计估计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三是对于会计变更无法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时,应当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本题所给出的备选项中比较明确的会计估计变更为C项和D项,比较明确的会计政策变更为B项和E项,而A项中因固定资产的改扩建而将其使用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虽然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并未改变会计政策,因此还属于会计估计变更。本题的答题正确率仅为19.38%。
6.计算及账务处理第1题。本题主要考核所得税采用递延法处理的有关问题。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当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时,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进行调整。调增或调减的递延所得税为累计应纳税时间性差异或累计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与现行所得税率与前期确认递延税款的所得税率差的乘积。本题主要错误:一是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有考生对应税所得的调整项目不清楚,或未调整当年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60万元;或没有调整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直接以税前会计利润5000万元作为纳税所得;二是在计算20×0年度所得税费用时,未计算所得税税率变动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余额的调整数(120+1500)×(33%-15%)=291.60万元;另有考生未计算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60万元对所得税的影响额60×33%=19.80万元;三是在计算递延税款余额时,有的未计算递延税款期余额243万元,或者由于前面递延税款发生额计算错误,造成年末余额计算错误。另外,因本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是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因此递延税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应反映为一项资产,部分考生因未能理解递延税款的性质,将其标为贷方。在解答本题时,也可通过先计算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然后根据递延税款的期初余额来计算递延税款的当期调整数,进而计算出当期发生的所得税费用。本题共6分,平均得分为1.48分,得1分以下的占59.7%,得4分以上为20.6%。
7.计算及账务处理题第2题。本题主要考核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在2000年度的会计试题中曾经考核过或有事项的确认问题,而本题只是其中一个事项的延伸,涉及到了或有事项从发生到实现的全过程,本题的难度小于2000年度,但得分情况不理想。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包括:①或有事项的确认及会计处理;②或有事项中预期可以获得补偿的确认及会计处理;③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答题错误有:一是关于或有事项的计量中应付赔偿金计算错误。根据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规定,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金额,应是该负债所需要支出的最佳估计数。如所需要支出存在一个金额范围,最佳估计数应按该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本题中为125万元((100+150)/2)。而很多考生将赔偿金额确定为上限150万元。二是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规定,在“基本确定”时,预期可获得的补偿可以确认为一项资产,且应作为资产单独确认。部分考生未确认该项资产,或将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的差额(127-50=77万元)确认为一项或有负债。三是在编制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会计分录时将预计负债科目误用为其他应付款或应付账款;对于应记入管理费用的诉讼费,及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预期补偿记入营业外支出等。四是法院判决后,根据已确认的获得或支付的赔偿对原所作的估计金额进行调整时,涉及损益“营业外支出”的调整项目未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而是直接在“营业外支出”、“未分配利润”科目中调整;对于判决结果确定的金额未从预计负债中转入“其他应收款”;对于调整原估计多计赔偿金额10万元后,未相应调增应交所得税并进行利润分配调整。本题共8分,平均得分为2.7分,得2分以下的考生占50.9%,得6分以上的占19.5%。
8.计算及账务处理第3题。本题主要考核合并会计报表的抵销分录编制问题。本题所考核的抵销主要包括: ①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②内部投资收益项目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有关项目的抵销;③盈余公积的抵销;④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⑤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⑥无形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⑦内部无形资产摊销的抵销。答题中主要错误:一是在抵销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时,有的将母公司拥有子公司年末所有权益的60%计4680万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数摊销,未将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摊销余额480万元列为合并价差,或将其方向记错;有的考生因未考虑各年净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造成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年初未分配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余额错误。二是在抵销内部投资收益时将利润分配项目“提取盈余公积”记为资产负债表项目“盈余公积”。三是抵销盈余公积时未按母公司在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中所占有的份额(期初为150×60%=90万元,本年为120×60%=72万元)进行盈余公积的抵销,而是按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数全额予以抵销;还有的考生未将以前年度累计提取的盈余公积抵销。四是抵销内部应收账款多计提的坏账准备时,没有抵销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而是抵销调整了管理费用。五是对于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未考虑无形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利润,很多考生误将其作为本期交易进行调整。本题的平均得分为2.8分,得分在2分以下的占47.89%,得6分以上的仅占19.2%。
9.综合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核股权投资和或有事项的有关问题。本题考核的知识点:①股权转让的确认条件;②对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会计报告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应当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③所得税采用递延法核算时,计算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④非货币性交易中有关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本题的考核形式是要求考生对题中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以修正。从答题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按规定股权划转手续尚未办理完毕,不能确认股权转让成立,部分考生确认了该股权转让事项,未对会计分录进行调整。有些考生虽正确判断,但不是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进行处理,而是调整了当期相关项目。二是本题中原确认的营业外收入3000万元,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到财务会计报告批准对外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而部分考生在调整3000万元时不是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而是调整了“营业外收入"科目,还有的考生未对此事项进行调整;有的虽作了调整,但未调整所得税。三是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为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而很多考生在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未含应支付的所得税费用。四是按所得税会计处理的递延法,调整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计提的坏账准备630万元对所得税的影响的会计分录做错。五是未按题中要求对涉及未分配利润及盈余公积的调整,而是合并一笔分录调整,造成既费时又得不到分的尴尬情形。六是会计报表调整时,很多考生将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项目误填为资产负债表项目,有的还出现了方向错误或未加总。这些都说明考生对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还不够熟悉。,本题共20分,平均得分仅为1.6分,得2分以下的占72.44%,得9分以上的仅有1.3%,
10.综合题第2题。本题主要考核借款费用资本化、债务重组和非货币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①确定停止资本化时点;②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③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④存货跌价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⑤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从答题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停止资本化时点为固定资产全部完工可投入使用时,即20×2年12月31日。部分考生未掌握停止资本化时点的判断标准,误答为暂停资本化的时间20×2年4月1日或办理工程峻工决算日20×3年1月31日。有的考生未能理解停止资本化与暂停资本化的区别所在,答为资本化的时间段。二是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计算错误。按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规定,累计资产支出总额以专门借款为限,即不能超过5000万元。很多考生将累计支付总额6000万元计算出来后,不与借款总额进行比较;有的考生将暂停资本化的时间多计或少一个月,使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时间少计或延长一个月;还有的考生未计算累计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三是债务重组会计处理错误。有的将债务重组收益计算错误;有的将债务重组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而没有记入资本公积科目;还有的考生在确认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时,将股本的入账价值按市值4元/股入账,而没有按面值1元/股入账。四是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中的错误。如确认换出存货的账面价值时,未扣除已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准备。五是在以固定资产清偿债务,以固定资产进行非货币交易时,账务处理未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由于本题将借款费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会计问题揉合在一题中,因此,试题的难度相对较高,本题共18分,平均得分仅有2.4分,其中得2分以下的占49.03%,得8分以上的只有2.81%。
通过以上分析,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会计》教材是一本实务操作性很强的教材,很多基础理论问题由于篇幅所限不能做详细介绍。所以,既要认真阅读《会计》教材,领会教材中的知识点,同时还应阅读有关的会计基础理论方面的参考书。
2.对于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内容要熟练掌握,不能有任何混淆。因为考试中,会计科目一旦用错,将不能得分。
3.要加强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并以此带动对教材内容的全面领会,提高知识更新能力。
4.不能仅靠死记硬背概念,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将从《会计》教材中所学知识运用于实务,提高专业判断能力。这才能适应考试试题的多样性变化。
(二)《审计》科目
本科目客观题共35题,计45分(比上年减少了2题,减少了3分);主观题6题,计55分(与上年一样,但增加了3分)。
本科目试题特点:
1.试题基本上覆盖教材的重要章节,可以测试出考生是否掌握了执行审计业务的各项基本技能。
2.重点突出。本套试题的重点为教材第五、七、八、十一、十五等章节有关审计目标、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及其评价、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撰写审计报告等内容,
3.注重实务操作。与注册会计师的实务联系十分紧密的试题占据了较大比重,从未入账负债的审计、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管理建议书到审计报告等,都是注册会计师日常业务中经常遇到的实务问题,也是审计业务的重点问题。
4.注重专业判断考核。在审计实务中许多实际问题和现行的准则制度规定不一致,或有些实际问题找不到相关法规依据,处理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运用一定的专业判断。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审计报告的类型等也主要是考核考生的专业判断能力。
5.与会计知识联系密切。近年来的试题中,与审计有关的会计问题在试题中的比例逐年上升,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密切相关。
考生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分析:
1.单项选择题第4题。本题主要考核审计风险问题。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然而,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实质性测试,其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最终取决于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当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实质性测试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低水平时,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应当以余额测试为主,其时间以期末审计和期后审计为主,其范围为较大样本和较多证据。而当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时,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应当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其时间以期中审计为主,其范围是采用较少样本和较少证据。据此,对于本题中注册会计师决定以分析性复核和交易测试为主,并将审计程序的执行主要安排在期中进行,实际上表明注册会计师确定了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为高水平。即A项为正确选项。部分考生没有掌握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之间的关系,认为控制风险是决定注册会计师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依据,而错误选择C项。本题的平均得分率为39.96%。
2.单项选择题第7题。本题主要考核审计重要性问题。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重要性的评估是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做初步判断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如果被审计单位尚未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中期会计报表推算出年度会计报表,或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情况变动对上年度会计报表做出必要修正,得出年末会计报表数据,并据此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根据上述知识, B项为正确选项。本题的平均得分率仅为37.75%。
3.多项选择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核独立性问题。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并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不得承接其委托的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如与客户存在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利害关系,应当向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声明,并实行回避。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回避的事项包括:曾在委托单位任职,离职后未满两年;有委托单位的股票债券或在委托单位有其他经济利益;与委托单位的负责人和主管人员、董事或委托事项的当事人有近亲关系的;担任委托单位常年会计顾问或代为办理会计事项等。本题B项和D项均为正确选项。很多考生只选择了D项。本题的正确率仅为23.39%。
4.多项选择题第2题。本题主要考核注册会计师在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错误与舞弊时应当采取的措施。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错误与舞弊》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应当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认真和谨慎态度,根据审计独立准则的要求,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合理确信能够发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有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时应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估,并确定是否修改或追加审计程序。如果证实被审计单位确实存在错误或舞弊,应提请被审计单位适当处理,并考虑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必要时,应征求律师的意见或取消业务约定。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或适当披露已发现的重大错误与舞弊,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如果无法确定已发现的错误与舞弊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根据上述规定,可以明确判明本题的所有选项均为正确答案。但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多数考生仅选择了C项和D项。实际上征求律师意见和取消业务约定本身也是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的措施,只不过不是在报告阶段采取的措施,而是在审计前期或审计过程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本题的平均得分率仅为16.19%。
5.多项选择题第5题。本题主要考核审计质量控制问题。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并要求各级督导人员对各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督导人员是指对审计工作负有指导、监督和复核责任的各级人员,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负责人、对审计项目负直接责任的注册会计师和负有督导责任的其他人员。督导人员应当考虑助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方式及程度。督导人员在审计期间应当履行的监督职责包括:监督审计过程;了解重大会计、审计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如有必要,可适当修改审计计划;解决专业判断分歧,必要时向适当人员咨询。督导人员应当对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复核,以合理保证:审计工作已按具体审计计划的要求进行;工作过程及其结果已适当记录;所有重大审计问题已适当解决,或反映在审计结论中;预定的具体审计程序的审计目标已实现;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审计工作结果一致,并支持审计意见。本题所有备选项均为正确答案。但本题的平均得分率为1.8%,是五科试题中得分最低的一个客观题。
6.判断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核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承接的权限问题。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承办业务,而必须由会计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接受委托时,应在业务约定中明确承接业务的各类、范围及双方责任,以避免客户对注册会计师所履行职责的误解,然后,根据业务的性质选派适当的注册会计师担任该项工作,并制定审计计划。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应依照具体情况,不断修订审计计划,达到业务约定书所要求的目的,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应当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办业务时,由于委托人不同,其被授予的权限也不同,在接受国家机关委托办理的业务时,根据业务的需要,注册会计师有权查阅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文件,查看业务现场和设施,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与核实;在接受其他委托人的委托时,需要查阅资料、文件和进行调查的,则应按照依法签订的业务约定书的约定办理。本题将注册会计师查阅资料、文件以及进行调查核实的权限扩大到所有的审计业务中显然是不正确的。本题能够正确判断的为43.51%,错误判断的比率为45.62%。
7.判断题第9题。本题主要考核管理当局书面声明的内容。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管理当局声明》的规定,管理当局声明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局向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与会计报表相关的陈述。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应当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获取适当的声明。管理当局声明包括书面声明和口头声明。书面声明通常比口头声明可靠。注册会计师如认为口头声明对会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应当提请管理当局予以书面确认。注册会计师获取的管理当局书面声明通常包括:管理当局直接提供的声明书;注册会计师为正确理解管理当局声明所提供的且经管理当局确认的函;管理当局相关的会议记录;管理当局签署的会计报表等。因此,本题的表述是正确的。本题的正确率仅为27.36%,错误率为56.21%。
8.简答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核期末未入账负债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的行为,一般检查:①检查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未处理的不相符购货发票(如抬头不符,与合同某项规定不符等)及有材料入库凭证但未收到购货发票的经济业务;②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收到的购货发票,目的是为了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③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目的还是为了确定其入账时间是否正确。检查时,注册会计师还可以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和采购人员,查阅资本预算、工作通知单和基建合同。从答题情况看,有的考生混淆了应收账款函证与应付账款之间的关系;有的考生答不出要点,如只答出查找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贷方发生额,而没有答出需要检查的对象,即相关的原始凭证;有的未答出检查资产负债表日这一时点的有关情况。本题共3分。平均得分仅为0.51分,未得分的占68.92%。
9.简答题第2题。本题主要考核盈利预测审核报告的编制。根据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盈利预测审核》的规定,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基本内容包括六个要素:(1)标题,统一为“盈利预测审核报告”:(2)收件人,为审核业务的委托人;(3)范围段,说明审核范围、双方责任、审计依据、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4)意见段,说明盈利预测依据的基本假设是否已充分披露,是否有证据表明这些基本假设是不合理的,盈利预测所选用的会计政策与实际采用的相关会计政策是否一致,盈利预测是否按确定的编制基础编制;(5)签章和会计师事务所地址;(6)报告日期,即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核的日期。有的考生误将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全面改为标准的审计报告,大部分考生因为对盈利预测审核报告没有掌握,将标题改为审计报告,将收件人改为股东大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当局等;将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改为独立审计实务公告而未明确指明盈利预测审核实务公告,将双方责任改为贵公司对盈利预测报告所提供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等等。本题共5分,平均得分为1.2分,得分在1分及1分以下的考生占65.31%,得4分以上的仅占2.81%。
10.简答题第4题。本题主要考核审计中发现的期后事项以及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处理问题。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期后事项》的规定,审计中的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之间获知的可能影响会计报表的期后事项,应当及时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讨论。必要时,还应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以确定期后事项的类型及其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程度。如对审计报告日到会计报表公布日获知的期后事项实施了追加审计程序,并已作适当处理,注册会计师可以选用签署双重报告日期或更改审计报告日期两种方式确定审计报告日期。注册会计师对发现的期后事项,应根据其类型和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或披露。如被审计单位不接受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以及如何反映。本题中C公司发生火灾事项属于非调整事项(因其不是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的事项)虽不影响会计报表的金额,但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的正确理解,应提请B公司在会计报表中予以适当披露。有的考生错误认为该期后事项属于调整事项,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会计报表;或者要求注册会计师修改审计报告类型。而有的考生回答追加审计程序后可以选用两种方式签署审计报告日期时,只答出两种形式。更多的考生则对签署审计报告的日期不明确,没有掌握审计报告日期应该是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工作日,因而将获得信息时间作为期后事项的报告日期和更改后报告日期。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已审计会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规定,如果其他信息与已审计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影响,并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商讨,以提请被审计单位修改会计报表或其他信息。当被审计单位同意修改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可实施检查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等必要的程序,以合理确信会计报表使用人知悉修改情况。本题中只须检查B公司采取的措施是否适当即可。但很多考生没有掌握这一知识点,答案五花八门。
本题还考核了注册会计师发现已审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应当采取的补救措施。一般最适宜的补救措施是要求被审计单位立即发布一个修正后的会计报表,并解释修正原因。很多考生都没有掌握这一知识点,即在实际工作中,审计报告已经出具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重新出具审计报告或作补充说明等。本题共6分,平均得分为2.5分。得分在2分以下的占37.03%,得分在5分以上的占9.63%。
11.综合题第1题。本题主要考核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内部控制缺陷与会计报表项目或科目认定的关系以及管理建议书内容。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也是审计实务中的重点,找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方面的缺陷也是作为一个注册会计师必备的基本技能。考生对找出内部控制缺陷以及它和会计报表项目或科目认定的关系上掌握不理想。题目中所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的缺陷比较明显,会计人员不得同时登记总账和明细账、验收单应当连续编号,银行出纳员不能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都属于常识性问题。
很多考生都不能清楚说明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会计报表项目认定的关系,。有的考生即使找出了内部控制缺陷,但因不理解相关会计报表项目认定的含义,也找不出内部控制缺陷和会计报表项目认定之间的关系;或者未将每个缺陷和它影响的会计报表项目一一对应,将找出的缺陷对会计报表认定笼统答在一起。在回答内部控制对会计报表项目认定影响时,题目明确要求应当答出影响的会计报表项目或科目和影响的会计报表认定,缺一不可,但仍然有些考生只答出某个缺陷与某个会计报表项目或科目有关,或者只答出某个缺陷与某个认定有关等。说明考生未能理解会计报表认定的含义。
在本题考核的管理建议书的内容中,给出了一份管理建议书,要求考生找出该份管理建议书中存在的错误。如收件人、管理建议书的性质、使用范围、使用责任、签章等方面。考生只要掌握了管理建议书的七个基本要素应当能够容易地发现其中的错误。本题共14分,平均得分为3.9分,其中得2分以下的占24.25%,得8分以上的占7.89%。
12.综合题第2题。本题主要考核审计调整与审计报告的出具问题。本题涵盖了终结审计阶段的基本工作程序,是本套试题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题。不但包括了审计的基本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最新的会计处理问题,综合考核了考生的审计知识与会计知识,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能力和审计实务能力,以及对具体问题的综合分析与运用能力。
本题首先考核了会计政策变更、重大关联交易和债务重组的披露以及《企业会计制度》中几个和以前处理方法不同的规定,如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直接计入资本公积,不作为利润(不再计入营业外收入);无望收回的所购货物的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折旧补提等。这些审计调整分录的编制,要求考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会计基本功,并熟悉最新的会计制度规定。绝大部分考生对于最新的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没有掌握,显然不能正确编制出审计调整分录。
其次,本题考核了审计意见的确定及审计报告的编写问题。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报告》中明确的四种类型审计意见: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及出具何种意见的一般原则。先要判断某一事项对会计报表整体的影响程度,如果某事项已影响到会计报表的整体公允表达时,则应属于出具否定意见的范围;如果某事项未影响到会计报表的整体公允表达时,应当判断其是否超过重要性水平,如果超过则应当予以保留,否则应属于发表无保留意见的范围;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无法获得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会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时,应当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对于每个具体事项的判断,则需要依赖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来做出结论。本题中给出的五个事项中,可以比较明了地按照准则中确定的原则得出结论。本题共20分,平均得分为4.1分,其中,得分在3分以下的占47.45%,得分在10分以上的占4.62%。
通过以上分析,需要提醒考生注意以下问题:
1.必须结合已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的规定来学习《审计》教材,这样才能得心应手,熟练掌握。
2.学习中必须结合会计基础知识以及最新的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而且要密切关注将来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特点,否则很难适应形势的变化。
3.必须加强实务操作的训练与培训,了解实务工作的特点,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理性认识才更有效率。
4.在考试中必须首先审清题意,做到全面了解试题要求,才能有的放矢。
相关热词: 分析报告